鹅星状病毒感染及先天免疫机制研究
这一篇文献是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。鹅星状病毒(GAstV,禽星状病毒属,星状病毒科)于2005年首次被发现,但直到2016年才被认为是雏鹅痛风的病原体。从那时起,鹅星状病毒在中国的雏鹅中爆发,最多造成50%的雏鹅死亡。截至2022年12月,该病已在江苏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广东、辽宁、四川等地的养鹅场流行。该疾病主要影响3周龄内的雏鹅,典型症状是在感染雏鹅的内脏、关节腔和输尿管,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。鹅星状病毒感染可触发高水平的iNOS,限制鹅星状病毒的复制。鹅星状病毒的ORF2 P2结构域激活OASL蛋白,限制其复制。鹅星状病毒还可以激活模式识别受体(RIG-I、MDA-5、TLR-3),导致MHC-Ia、MHC-Ib和CD81 mRNA的增加,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,从而阻碍病毒入侵。鹅星状病毒还调控IFN和其他抗病毒蛋白(Mx1、IFITM3和PKR)在脾脏和肾脏的激活,以抑制病毒复制。雏鹅的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也激活TGF-β,这可能与鹅星状病毒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。了解鹅星状病毒的感染和先天免疫机制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预防这一导致鹅出现严重症状的疾病。